首页 > 行业资讯 > 编织袋行业 > 编织袋要闻 >

齐鲁石化:开启绿色发展新路

width="90%">

  “实施‘碧水蓝天’行动,废水、废气实现100%达标;坚持‘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’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⋯⋯”近日,齐鲁石化2015年度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》发布,这是齐鲁石化第二次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,聚焦科技创新与保供市场等六大方面内容。
  转方式、调结构 走可持续发展路
  在“十三五”的开局之年,创新作为核心发展理念,是企业在经济新常态和严峻市场形势下的最优出路。作为有着50历史的老国企,齐鲁石化把国企责任化为创效的动力,提出“稳中求进再创新业绩”,通过“转方式、调结构”,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。
  以市场为导向是齐鲁石化迈出的第一步。4月份,线性滚塑料售价比薄膜料高400元/吨,聚丙烯SP179#售价比其它牌号高525元/吨。“我们马上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,一加一减,当月就增效800多万元。”据齐鲁石化相关负责人介绍,市场行情出现变化,他们的本能反应就是如何在“调整结构”上做文章,通过结构调整朝着“更有效益”的方向努力。
  据介绍,2015年,齐鲁石化同比增效42.15亿元,实现效益大丰收。这次甜头同样要归功于“调整结构”。
  2015年,齐鲁石化新建260万吨/年催化裂化、260万吨/年蜡油加氢、60万吨/年航煤加氢、10万吨/年硫磺、150万吨/年S-zorb装置等5套装置相继建成投产,炼油综合加工能力从10年前的1050万吨/年提高到1300万吨/年,实现新跨越。
  同时,新建乙烯动力锅炉的投产,每年降低燃动成本1.26亿元;炼油13万吨/年轻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进一步降低乙烯原料成本。优质资产的上马扩展了增效空间。
  2016年,面对严峻市场形势的挑战,齐鲁石化紧靠国家深化供给侧改革,通过“转方式、调结构”化解外部压力,以市场为导向,集中优势资源,在生产经营中做好“加减法”。年初,该公司统筹全局,立足当下,着眼未来,制订了“调结构、提指标,降成本、减费用,快周转、控库存”的工作思路,并以“四大增效、五大措施、六大攻关”为有力抓手。今年1—4月份,该公司同比增效16.6亿元,效益实现大幅提升。
  4月份,氯乙烯单体连续两个月创新高。据齐鲁石化氯碱厂生产科刘兆强介绍,在去年底,他们通过市场调研和客户回访,经过效益测算,氯乙烯单体比聚氯乙烯还要赚钱,他们迅速行动,改变生产路线,比计划提前10天完成产品线技术改造,每个月外销量都在千吨以上。
  早在两年前,氯碱厂还是亏损大户,该厂部分装置不管是出于市场竞争考虑,还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,落后产能不再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,迟早要淘汰。从2013年8月开始,该厂原有的8套生产装置陆续关停或拆除5套,并对岗位职工进行转岗妥善安置,到2015年,经济效益逐月向好,尤其是当年8月份,氯碱厂近两年首次实现“不亏损”目标。
  “现在大家都想尽办法减少支出和无效程序,从源头上堵住效益漏洞。”据该公司财务处财务科宋昊介绍说,效益来自终端,也是来自源头,在预算管控的推动下,齐鲁石化计划、生产、优化等环节降本效果明显,1-4月份,该公司吨油和吨化工产品完全费用同比去年大幅降低。
  为了更好地开拓外部市场,齐鲁石化在生长经营中融入“科技+”的理念,不断加大中高端新产品的研发力度,他们按照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精”的市场法则,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质量攻关,让新产品逐步在市场站稳脚跟,其中,由该公司生产的茂金属PERT管材料,已经占据国内40%的市场,成为齐鲁石化的王牌产品。
  “质量永远领先一步”的理念,齐鲁石化对内控的千余项指标进行严格把关,主动走出家门深入到客户中间,对产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回访,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改进,产品逐渐由小批量转入大批量生产。前4个月,齐鲁石化生产近20个牌号的新产品,产量达到6万余吨。
  效益的不断提升,也让企业更好地履行政治责任、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。今年4月份,山东省公布2015年度纳税百强企业名单,齐鲁石化以纳税127.36亿元位居第三,成为5家纳税超过百亿的企业之一,名列山东制造业纳税第一名。该公司自建厂50年来,已累计上缴利税超过1200亿元。
  打造“三个三”安全特色管理
  安全生产是炼化企业一切工作地基础,作为一家有着50年发展历史的老国企,齐鲁石化拥有141套生产装置,工艺种类多、危险危害因素多、作业人员多、产品种类多,再加上十字交叉的地理格局,为安全管理工作带来难度,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是齐鲁石化顺利开展工作的保障。
  “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”,齐鲁石化建立了安全“三个三”特色管理模式,即直接作业环节、承包商和危化品三个关键环节;罐区、管廊和装卸车三个关键部位;生产异常、极端天气和敏感时段三个关键时期,形成不同层面、交叉式、立体式的监管网络,确保了各项生产作业全过程安全受控。
  据了解,为保证每个环节都受控,齐鲁石化成立了三级安全总监队伍,设公司级安全总监1名,厂级安全总监25名,车间级安全总监101名,是中国石化炼化企业中配备人数最多的。
  安全工作不能有死角。齐鲁石化将安全管理触角延伸至外来施工人员,建立承包商资源库,将“三无”承包商拒之门外,加强对承包商的管理和考核,实行“一停、二罚、三减量、四清退”,并通过安全业绩,不断优化承包商队伍,将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到承包商管理中,不断强化其安全意识和技能,让“更放心的队伍”进厂工作。
  今年3月份,齐鲁石化完成《安全文化手册》的编制,让先进的安全理念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,转变成员工的价值观念、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。通过对安全管理、行为、体系、制度的“文化融合”,使安全文化内容能够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、固化于制,形成安全、和谐、有序的工作氛围。
  作为山东省鲁中救援中心,齐鲁石化担负着为全省9地市的危险化学品企业提供应急救援服务的重任,近年来,先后参与处置应急救援事故近300起。2016年,齐鲁石化与济南、临沂、东营、滨州等地级市的10个危化品重点县结对帮扶,通过提供技术支持,开展安全培训,搭建实习平台等手段,传授安全管理经验和做法,帮助进行隐患排查。
  开启“国企+”区域环保模式
  “2015年,齐鲁石化共接收、处理地方污水275万吨,占齐鲁公司处理污水总量的23.5%。近20年来,齐鲁石化帮助地方处理化工污水达2700多万吨,相当于22个济南大明湖的蓄水量。”齐鲁石化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、新闻发言人聂树栋介绍,作为鲁中地区的国有特大型企业,齐鲁石化在做好自身环保达标工作的同时,主动承担起周边127家地方企业共计147套生产装置污水处理的社会责任。
  在齐鲁石化污水处理厂的鱼池里,成群的锦鲤游来游去。“我们厂经过处理的污水不仅能养鱼,还能喝,而且很好喝,大家要不要尝一下?”齐鲁石化讲解员一马当先,从污水回用水处理装置中取出的一杯“纯净水”一饮而下。“创新发展看鲁企”媒体行记者跃跃欲试,尝过之后惊叹:“真的没有什么怪的味道!”
  齐鲁石化投入巨资不断提升环保标准。自2013年开始,该公司积极实施“碧水蓝天”环保计划,按照国家和山东省最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,投资13亿元实施的32个项环保目,到目前为止已建成投用28项,其他项目正在按计划加紧施工。主要包括燃煤锅炉脱硫升级及脱硝改造、催化裂化烟气治理、乙烯污水场中水回用、污水处理场废气治理等重点项目。
  化工异味是困扰炼化企业的环保顽疾,齐鲁石化按照国家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的要求,在持续开展查异味、查泄漏检测基础上,安装了LDAR信息管理平台,对58万个密封点实施了规范检测,并对泄漏的密封点实施了修复,有效消除了设备密封产生的异味。
  国务院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工作方案,要求2016年1月1日起,东部地区11个省市全面供应符合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。作为山东地区油品主要供应企业,齐鲁石化加快装置升级改造的步伐,从去年6月开始建设150万吨/年S-Zorb装置,经过158天科学有序的施工,在保证安全、环保、质量的基础上,提前完成新装置的建设任务。
  相较于国Ⅳ标准,国Ⅴ标准车用汽油的硫含量下降80%,从不大于50ppm下降为不大于10ppm,以同等排量汽车计算,5辆使用国Ⅴ标准油品的汽车二氧化硫排放量,与1辆使用国Ⅳ标准油品的排放量相当,可以直接减少尾气中PM2.5的排放,改善大气环境质量。为保证国Ⅴ车用汽油的质量,齐鲁石化积极做好生产、储运、分析检验、运输等各环节工作,硫含量控制在6ppm,优于国家标准的10ppm。
  作为山东境内最大的炼油化工企业,齐鲁石化树立“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”的环保理念,高度履行国企的政治责任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,开启“国企+”的区域达标环保模式,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,按照地方政府建设“生态淄博”的要求,全力抓好大气和污水达标排放,不断加强工厂异味的检测和治理。今年1—4月份,污水、废气实现稳定达标排放,COD、氨氮、SO2和氮氧化物同比分别减排7.3%、4.1%、1.7%、8.4%。



企业动态

Corporate news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塑料行业动态
  • 编织袋技术
  • 编织袋要闻

在线客服
热线电话
微信公众账号